集成营养与饲料创新成果 促进特色淡水鱼产业健康绿色发展

2024-06-10 08:32:29 BBV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我国是世界水产大国,水产养殖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对营养饲料科学技术进步的依赖慢慢的变大,目前,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与饲料开发应用在养殖业中的科技贡献率在40 %左右。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王桂芹教授,30年来一直从事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长期致力于肉食性鱼类的摄食驯化、条件营养需求和环保、抗病饲料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在水产动物饲料和养殖产业方面助力乡村振兴,成绩斐然。

  王桂芹教授现为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鳢营养需求与饲料岗位科学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水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6项,发表文章150多篇(其中SCI 48篇,ESI高被引4篇),授权发明专利11 件,主持制定国家农业行业标准等12项,突破关键技术8项,累计创经济效益20亿元以上,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9项,出版学术专著《鱼类蛋白质营养生理的研究》,编著全国农林规划教材《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教程》,坚持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为推动渔业发展、引领产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面向保障我国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的重大需求,王桂芹教授瞄准并聚焦肉食性淡水鱼类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针对营养与健康及大豆被“卡脖子”等瓶颈问题,解析并突破“肉食性鱼类-乌鳢专用配合饲料、非粮蛋白源开发和鱼粉豆粕替代、种质资源及苗种质量提升”等关键理论和技术研究。

  乌鳢等肉食性特色淡水鱼味道鲜美,经济价值高,为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提供了重要的优质蛋白源。但其饲料原料不足,蛋白源和优质鱼粉长期依赖进口,乌鳢等肉食性鱼类投喂冰鲜鱼资源消耗大,进而导致饲料系数偏高、饲料成本高、饲料利用效率低、废物排放高、病害频发、养殖尾水治理困难、质量安全不能保证等瓶颈问题,王桂芹教授根据产业链关键技术的需求,开展绿色发展关键技术体系构建和应用,非粮蛋白源开发和鱼粉替代利用等亟需解决的共性技术进行研究,开展协同创新,打破核心技术制约,推动乌鳢产业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针对产业高质量发展中与营养与饲料相关的瓶颈问题,王桂芹教授带领团队进行科技攻关,如肝胆健康问题、环境胁迫抗病力下降、蛋白源替代降低摄食率、饲料原料质量等。在基础研究创新方面上,她取得了乳酸菌改善乌鳢肝肠健康的机制研究的创新发现,发现了Gamma-氨基丁酸(GABA)缓解乌鳢摄食抑制中枢摄食调控机制,发现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鱼类肝损伤的新途径及其通过硫辛酸进行缓解的作用机制。

  在产业发展需求、关键科技问题解决及发展趋势引领方面,王桂芹教授团队提供肉食性鱼类-乌鳢精准系统营养需求数据库,主持制定国家农业行业标准“乌鳢配合饲料”(NY/T 2072-2011),首次规定了氮磷和限制性氨基酸的上限,降低氮磷的排泄,提供环保饲料,实现配合饲料替代冰鲜杂鱼,且饲料系数达到1.0的突破。

  在绿色水产免疫增强剂筛选及应用技术探讨研究中,王桂芹教授团队提供抗病功能饲料,研制具有促诱食、消化、生长和脂肪代谢、降低饵料系数和氨氮及磷的排泄、保肝护肠、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稳定水相、调控品质等多种功能饲料,已在生产中大范围的应用,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淡水经济鱼类营养需求及其高效抗病环保饲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王桂芹教授团队阐释肝肠健康的发生发展机理及缓解和防控策略,提供营养调控的功能饲料技术,阐明了鱼类脂肪肝和肠炎的发病机理及营养调控策略,提供通过营养干预调控鱼类肝肠健康的功能产品和功能饲料免疫调控关键技术,并在生产中大范围的应用,效果非常明显。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淡水鱼抗病营养及综合防控技术创新与应用”。

  王桂芹教授团队开发了乌鳢新型蛋白源的低鱼粉低豆粕饲料使用技术。阐明了新型蛋白源与鱼粉的蛋白质代谢差异,通过氨基酸平衡、补充鱼粉生物活性物质、促进蛋白合成的添加剂、蛋白源发酵和复配等改善蛋白品质,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淡水名优鱼类健康养殖营养调控技术探讨研究与应用”。与特色淡水鱼体系营养与饲料其他岗位科学家共同建立“特色淡水鱼饲料鱼粉豆粕替代技术”,该技术入选国家农业农村部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

  作为农业科学领域相关专家组成员,王桂芹教授与乌鳢专家组成员共同向国家七部委提交报告“乌鳢质量安全管控技术性指导意见”,并已发布实施,指导生产和管理。未来仍以产业和需求为导向,针对饲料蛋白源(鱼粉和豆粕)卡脖子以及肝肠健康、摄食调控等瓶颈问题。理论上解析条件营养学及其摄食、代谢调控机制。实践上筛选非粮新型蛋白源、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研制全价高效专用配合饲料,为水产动物健康养殖、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提供营养理论和饲料技术支撑。

  针对淡水鱼养殖面临鱼粉资源下降、大豆被“卡脖子”等导致优质蛋白源短缺,营养代谢病高发的脂肪肝、肠炎等健康问题,环境胁迫导致鱼类免疫力和抗病力差,病害频发、品质下降等产业瓶颈问题,王桂芹教授团队具体基于质量安全和环境协调以及营养需求与绿色饲料的产业关键技术进行研发,提出绿色高效饲料配制技术,筛选饲料新型蛋白源及搭配优化,低鱼粉低蛋白低豆粕饲料配方技术。提供改善肠道健康的本源益生菌及其组合,治疗肠炎的发酵复方中药,诱食、改善肠道和肝胆健康,提高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的免疫增强剂等功能饲料添加剂应用技术。王桂芹教授团队集成系列研究成果,在学术上或技术上有较大的创新和突破,部分成果正在转化推广和应用,实现乌鳢低蛋白低鱼粉低豆粕健康养殖和饲料安全生产。

  王桂芹教授团队研究成果以“高校科技+合作企业(科技小院)+合作社+农户”模式进行应用推广。集成研制的新技术及新产品,构建了乌鳢健康养殖营养调控与饲料高效利用的核心技术体系,建立养殖、动保产品和饲料生产基地。有“产品”和“标准”可规模、规范生产,成果在饲料和动保企业、特色淡水鱼体系试验站和养殖户进行培训、应用并辐射全国,培训渔民 5千多人,相关研究成果经过十多年循序渐进的推广,在全国10多个省市的企业推广应用,产生经济效益已超过20亿元。

  技术和产品应用推广后,可降低乌鳢各阶段的饲料蛋白质水平1 %~2 %,替代鱼粉水平15 %以上,替代豆粕水平30 %以上,降低养殖成本10 %左右,减少氮排泄5 %~10 %,提高饲料利用率10 %左右,减少营养代谢病的发生,促进乌鳢肝肠健康。作为国家科技特派团成员,深入广西忻城县和贵州松桃县等一线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智力和技能帮扶。与多家企业合作并转化研究成果,为发展中国家、赞比亚基地、美国NOVUS、通威饲料、禾丰饲料等进行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技术培养和训练。技术集成符合生产实际,拥有非常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项目成果价值得到行业和产业的认可,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推动水产健康养殖、饲料生产和动保产业的持续发展,对行业和产业科学技术进步起到引领作用,助力乡村繁荣振兴。

  作为吉林农业大学专业教师、二级教授,王桂芹教授在繁忙的科研工作的同时,还担任着教育培养人才的重担。从讲堂到鱼塘,爱岗敬业,开启了她的教学、科研与产业融合的成功之路。迄今为止,已指导培养了研究生50余名,众多毕业生现已担任科研、教学、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骨干、带头人、负责人等行业翘楚,服务国家、奉献社会、造福人民。她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理念,围绕国家、社会和行业需求,通过知识学习和兴趣培养、能力塑造和科学技术创新的融合来完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科研一体化,科研反哺教学,产学研协同育人成才,因材施教,积极倡导并践行“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表观现象所蕴含的科学问题。

  展望未来,王桂芹教授将在进行自己的科研事业的同时,继续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培养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和再学习能力、愿为社会服务的复合型人才。(文/邱玥)

BBV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